她的爆发力如此之强,在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成为了奥运会上第一位女子举重冠军,并11次打破了世界纪录。
这枚奥运金牌来之不易,她认为自己会终生珍惜它。然而谁也没想到,她反而将其拍卖并移居海外。
一时间议论纷纷,骂声不断。
她就是陈晓敏,世人眼中的举重天才。难道她真的成为了抛弃荣誉去国外抱月的叛徒吗?
答案是否定的,这一切还要从陈晓敏的出身说起。
01
1977年2月7日,陈晓敏出生在广东鹤山的一个小镇。她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。她性格坚强,从小就能够吃苦耐劳。
小学的体育课上,其他孩子经常抱怨、拒绝参加,但陈晓敏不同。她非常热爱运动,经常在操场上跑得快,身体素质特别好。
有一天,体校教练来到学校选拔运动员。
陈晓敏健硕的身材成功吸引了教练的注意,教练一眼就从一群小学生中挑出了她。
被教练选中后,陈晓敏心里有些犹豫,但父母却鼓励她:“只要多练习运动,一定可以的。”
在父母的鼓励下,陈晓敏变得自信起来,高兴地加入了运动队。
于是,11岁的陈晓敏开始跟随体校教练练习举重。她知识渊博,能很快记住教练教过的举重姿势和技巧。
训练最考验的是意志力。陈晓敏有很强的抗压能力。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,她都能咬紧牙关,挺过去。
在日常训练中,运动员受伤是很常见的事情。陈晓敏在训练中经常受伤。父母得知后,由支持转为担忧,有时心疼地劝她停止修炼。
但陈晓敏并没有放弃,继续刻苦练习。她小小的身体里充满了能量。她说:“我希望我奉献给运动的生命不会被浪费,我必须继续坚持下去。”
金子总会发光。加入省队的第二年,陈晓敏凭借自身优势轻松夺得第七届运动会冠军。不久之后,她还获得了世界锦标赛的冠军。
老天似乎很眷顾陈晓敏,让她在每场比赛中都获得荣耀。就连她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:“我是一个早开花的运动员。”
23岁时,陈晓敏就已经在全运会、亚锦赛、世锦赛上获得“大满贯”,并在举重比赛中频频崭露头角。
可惜事情走到极端就要逆转。虽然陈晓敏的运动生涯已经“绿灯”,但他还是遭遇了意外。
02
在世人眼中,陈晓敏是举重界的后起之秀。大家都称赞她年轻有为,期待她继续在赛场上大放异彩。
然而一次意外,陈晓敏因涉嫌“兴奋剂问题”被禁赛2年,无奈离开国家队。
原来,她因旧伤复发而在赛前服用的药物中含有兴奋剂成分,导致测试失败。
从1997年到1999年,陈晓敏被禁止参加比赛,很多人都猜测她会失败并退出举重界。
事实上,陈晓敏并没有放弃举重。在经历了短暂的悲伤之后,她很快就恢复过来,并按照平时的训练标准在家进行练习。
支持陈晓敏继续前进的,是他坚定不移的梦想——成为奥运冠军。
她认为奥运会冠军是国际体坛的最高荣誉,也是她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。
2000年,第27届悉尼奥运会首次将女子举重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。这个消息让陈晓敏非常兴奋。她非常期待自己的奥运会之旅。
因此,陈晓敏加大了训练强度,比以前更加努力。她经常练习到废寝忘食,不断锻炼手部肌肉,让自己变得更强。
也许是过于紧张,陈晓敏训练过度,造成神经严重受压。有一段时间,她不能走路,不能穿衣服,甚至连举重的基本动作都做不了。
“如果继续苦练的话,很可能会瘫痪。”医生警告陈晓敏,希望她停止训练。
坚持了这么久,她怎么可能放弃呢?陈晓敏仍然坚持拖着受伤的身体,从基础开始练习。
奥运选拔赛前,陈晓敏找了最权威的骨科专家给自己看病,并给受伤部位注射了大量的麻醉剂和消炎药来抑制疼痛。
由于她的腰肌发达,需要插入一根很长的针。当针刺入陈晓敏的神经时,一股麻胀的疼痛瞬间从腰部传遍全身。疼痛让她紧紧地抓着床单,流下了眼泪。
幸运的是,我忍受了痛苦并得到了良好的回报。
经过医院诊治,陈晓敏很快康复。她在选拔赛中获得第一名,成功入选奥运会。
为了参加奥运会,陈晓敏竭尽全力,胆大包天。最终,她以抓举112.5公斤和242.5公斤的总成绩打破两项世界纪录,夺得奥运会金牌。
五星级红旗升起的那一刻,陈晓敏的眼里噙满了泪水,所有的辛苦似乎都被风吹散了。
03
因为举重,陈晓敏付出了很多汗水和泪水;但因为举重,她收获了欢笑、荣耀,甚至遇到了真爱。
陈晓敏的恋人吴丹是一名骨科医生,负责为广东田径队队员按摩。
1997年,吴丹对陈晓敏一见钟情,并很快开始猛烈追求。但当时陈晓敏刚刚停职,并没有谈恋爱的意思,所以她果断拒绝了他。
吴丹善解人意,知道陈晓敏不能参加比赛,心里非常难过,所以选择默默陪伴。
后来,陈晓敏调整了自己的病情,决定利用自己不竞争的空闲时间,重返校园,到广州商学院学习。
这也是两人命运的转折点。
为了方便上学,陈晓敏想骑着摩托车从老家去广州,但她没有驾照,只好打电话给吴丹求助。
吴丹接到电话,立即赶来帮忙。那段时间,他每天都送陈晓敏去学校,非常专心。两人交往颇多,很快就坠入爱河。
获得爱情后,陈晓敏也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。
在商学院学习期间,陈晓敏发现自己更喜欢文科,并且对英语特别感兴趣。
老师用英语讲课,但她听不懂,所以她课后学习,不断复习、背单词、背课文。她的英语阅读水平逐渐提高,能够听懂老师用英语讲的话。
不仅如此,回到国家队后,陈晓敏还凭借出色的英语能力成为举重队的官方翻译。
退休后,她因学识得到羊城晚报社社长赏识,受邀担任该报团委书记。
以前举重的时候,陈晓敏通过参加赞助活动认识了很多人。因此,她广泛的人际网络和开朗的性格使她的工作变得轻松自在。
从此,陈晓敏彻底“脱胎换骨”,全身心投入到团委工作中,做了许多“实事”:助学、全民健身、学习培训等。
此外,陈晓敏还非常热衷于参与公益事业,她对公益表现出了最大的诚意。
04
2003年,在一次拍卖会上,陈晓敏扬言要卖掉自己的奥运金牌,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。
大家都以为她为了钱卖了金牌。事实上,陈晓敏拍卖所得的善款全部用于慈善事业。
陈晓敏在农村长大。担任团委书记后,她经常深入农村,汇报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困难。
在走访中,她发现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,很多学校建筑破旧、环境差,师资资源匮乏。
而且,有的孩子经常要步行几十里路去上学,如果刮风下雨的话就很危险。
看到这些情况,陈晓敏的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,晚上几乎无法入睡。
当陈晓敏得知家乡的小学需要重建和改造时,陈晓敏决定为改善孩子的教育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。
陈晓敏卖掉了自己所有的金牌,包括她带病艰苦奋斗获得的奥运金牌,共筹集善款399万元。
筹集到的善款没有留存一分钱,陈晓敏将其全部捐赠给家乡,用于修建“陈晓敏希望小学”,并成立“陈晓敏金牌助学基金会”。
拍卖金牌做慈善,很多人都无法理解陈晓敏的行为。
但陈晓敏始终认为,与其囤积金牌,不如用它来帮助更多的孩子,让奥运金牌的价值得到最大化。
2007年,由于旧伤复发,陈晓敏的身体状况恶化,但她仍然强忍病痛继续工作。
家人安慰她,让她先好好休息,保重身体。
最终,身体上的疼痛席卷了全身,陈晓敏决定放下工作辞职。
陈晓敏来到了她曾经夺冠的城市。阳光、沙滩、大海、洁净的空气、舒适的气候。在这里,她的病情逐渐好转。
因此,陈晓敏决定移居澳大利亚,创业,从事房地产投资,转型为一名成功的商人。
此后,陈晓敏几乎从媒体上消失,很少再听到有关她的消息。
直到2016年,39岁的陈晓敏才再次回到公众视野。人们惊讶地发现她改变了自己的身份——一名胸模特。
终于
回国后,陈晓敏报名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乳腺模特大赛。
为了在比赛中占据优势,她在广州一家美容医院接受了大腿抽脂和脂肪移植手术。
多次整容手术。
手术后,陈晓敏的身材变得更加曼妙、丰满,并在第十届中国乳腺模特大赛中晋级十强。
此消息再次引起网友和媒体热议,但陈晓敏并未关注。
过去,她为国争光,造福人民;过去,她为国争光,造福人民;现在,她为自己而活,为生活而奋斗。
半生之后,她获得了至高荣誉,为别人撑起了保护伞。后半生,陈晓敏要做自己,不惧怕世人的眼光,从容地享受生活。
正如陈晓敏在采访中所说:
“退役前,我是举重冠军,为国家荣耀而战;退役后,我想成为自己的冠军,为自己而战。”文/华凯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ongyuan-iot.com/html/tiyuwenda/9429.html